当前位置: 首页 / 乡镇动态

小党参“链”起大产业 永和乡走出特色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5-07-01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近年来,永和乡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将党参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科学规划、政策扶持、技术创新,推动党参产业从零散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致富之路。

六月的九寨,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群山苍翠欲滴,白云缭绕山间。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九寨沟县永和乡联合村海拔2200米的高山之上,连片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绿意盎然,与错落分布的散户种植地块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走进中药材种植基地,党参藤蔓在风中摇曳,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格外引人注目。“你们看嘛,我家的党参苗长得还可以,这是第二个年头了,再长上个两年党参肯定还行哦!”永和乡联合村村民高跃林挥锄拔草满脸全是笑意,扯着大嗓门对我们乐开了花,“这个时候正是党参生长最旺盛的季节,田间管理尤为重要,我们把杂草些拔了,让它们长得再好些。”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永和乡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党参生长提供了绝佳条件。趁着好时节,高跃林每天精心经营着他家的四五亩党参地。“以前采收党参,全家老小齐上阵,肩挑背扛,一趟趟往山下运,累得不行,还耽误农时。现在有了这单轨运输车,轻松多了,一天能运好几趟,效率提高太多了。”

山高坡陡、道路狭窄、劳动力投入大是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最大的制约因素。为解决这一难题,永和乡积极引入轨道运输系统,在新华、联合、斜坡三村投资建设长达十余公里的山地单轨运输车,极大地改变了农资、农产品运输的困境。

“轨道运输的引入,为我们这里的党参种植注入了新活力。”解决了运输困境,永和乡联合村的种植大户何鹏更是信心倍增。他介绍到,前些年一直做着各种中药材的采销生意,收入还算不错,现如今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投入,为大家解决了后顾之忧,这些年,我们乡种植党参的农户越来越多,而且品质好不愁销路,经济收入也可观,今年我们家也租了地,种植了200余亩的党参。


树大枝繁叶茂,人多气足财旺。“为了做大做强党参产业,永和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推行‘合作社+基地+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指导,解决农户种植技术和销售难题,提高农户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互利共赢。”永和乡党委副书记宛建红介绍到,为了让零散户安心种植,永和乡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定期深入基地和散户种植区域,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从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到采收加工,为零散户提供全流程技术支持,而轨道运输系统的维护与使用培训,也被纳入技术支持范畴,确保农户能够熟练操作,充分享受其带来的便利。

草坡村村民王大哥感慨道,“以前自己瞎种,产量低、品质差,现在跟着基地学技术,种出来的党参不仅产量高,还不愁卖,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

目前,永和乡已成立党参种植专业合作社1家,带动200余户党参农户参与种植,形成了多个规模化的种植基地。同时,为提升党参品质,还定期组织种植户在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提高种植户的技术水平。

走进宽敞明亮的党参加工厂,一排排不锈钢架上成串的党参整齐晾晒,一旁操作台上的党参正被打包装箱。“我们积极完善配套设施,为全乡党参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投资286万元建设了党参加工厂,实现党参的粗加工、展示和销售一体化,激活产业发展动能,让小小党参“链”起大产业,带动零散党参种植户增收致富。”永和乡人民政府乡长苑玉环介绍到。

为了延长党参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永和乡积极承办了一家党参加工企业,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对鲜党参进行清洗、切片、包装等粗加工,下一步还将开发党参饮品、饮片等高端产品进行包装销售。

如今,永和乡的党参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持续延伸。截至目前,全乡党参种植面积已突破1500余亩,产值达1000余万元。党参产业已成为永和乡的支柱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注入了强劲动力。 

六月的九寨见证着小小党参从基地到散户,从田间到市场,串联起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成为永和乡农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未来,永和乡将继续加大党参产业发展力度,完善产业链条,打造党参品牌,推动党参产业与乡村旅游、康养产业深度融合,让小党参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挥更大作用,为全乡人民带来更多的幸福和希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