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工作报告

九寨沟县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1-03-14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九寨沟县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2月27日

  县长  石玉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十一五和2010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5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5年。五年来,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汶川特大地震、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按照“一个转化、两个加快、三个提高”的发展思路,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名城”发展目标,同心协力,艰苦奋斗,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我们紧紧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等发展机遇,以提升产业素质、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努力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预计实现全县生产总值13.0亿元,较2005年增长23.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较2005年增长188.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5亿元,较2005年增长20.8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912万元,较2005年增长6.5%。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我们按照“定标准、建基地、走市场、创品牌”的思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2010年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830万元,较2005年增长25.9%。编制了《九寨沟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等标准化生产系列丛书,指导农牧民生产,在17个乡镇111个村实施测土配方。制定了5大类28项地方农产品标准,成功申报“九寨刀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成“九寨刀党”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1216亩,标准化水果基地14817亩、蔬菜基地8712 亩、中药材基地22014亩、干果基地1570亩、脱毒马铃薯基地19617亩,发展规模生猪养殖场29个、土鸡养殖场29个、獭兔养殖场19个。成立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47个,农村发展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农业产供销一体化进程加快。

  工业经济加快回升。我们立足资源优势,稳妥开发水电、黄金、特色农产品等优势产业。稳步推进白水江流域“一库六级”水电梯级开发,建成双河、黑河塘电站和220kV 电力输出通道。2010年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4641万元,较2005年增长136.0%。民营经济预计实现增加值50300万元,较2005年增长16.2%,对全县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34.2%,成为推动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旅游产业全面复苏。五年来,累计接待游客1019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06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游客92万人次,分别为前5年总和的1.25倍、2 倍和1.3倍。2010年,克服山洪泥石流等多种影响,全县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实现较快增长,预计接待中外游客232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47.8%和59.5%。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四川唯一“中国旅游强县”、全国首批5A级景区,成功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县宾馆饭店达91家(其中:五星级饭店2家、四星级饭店5家、三星级饭店8家),藏(农)家乐50余家、文艺演出团体10家。

  ——抗洪抢险高效有序,灾后重建取得新成效

  过去的五年,我们克服汶川特大地震、山洪泥石流等重重困难,有力、有序、有效组织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

  抗洪抢险有效应对。今年8月以来,我县山洪泥石流频发,乡镇全部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41亿元。面对灾害,我们提前预警,沉着应对,科学组织,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3万余条,出动公安、消防、民兵等救援力量7677人次,抢通公路226公里,解决3.4万名群众饮水困难,妥善安置2.2万名游客、2.9万名受灾群众,确保群众无一伤亡。

  灾后重建推进顺利。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历史机遇,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使用的原则,以建设国际旅游名城为目标,科学规划、严格管理、统筹安排,把灾后重建作为促进全县经济大跨越、社会大发展、民生大改善、群众得实惠的重要抓手,举全县之力展开恢复重建。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县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历史性改变。

  ——城镇建设特色凸显,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城乡基础设施投入最大、城乡面貌显著改善的五年。

  城镇建设成效显著。我们把城镇建设作为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的基础工作,实施新区开发、旧城改造、漳扎镇提升等工程,道路、电力、防汛、通信、供排水等市政设施顺利竣工,学校、医院、政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使用。较2005年新增城镇居住面积16.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4万平方米,城镇化率由35%提高到45.8%,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实施“五十百千”和“三百”示范工程,将独特、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融入城乡建设,打造白脊、青瓦、红檐、黄墙的乡村风貌,塑造川西北民居特色和藏族文化元素有机结合的城镇风貌。严格规划管理,坚决清除违规、有碍观瞻、失去使用功能的建筑物。强化人员和资金保障,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城乡环境综合治理2009年度被评为全州一等奖,2010年全省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并受到一致好评。

  ——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

  过去的五年,我们全力改善民生,始终把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期盼、最需要的现实问题放在首位。

  教育发展基础全面增强。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新建和改建学校22所、10万平方米,发展寄宿制学校16所,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更加优化,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85%以上,高考硬上线率保持全州前列,“两基”成果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累计兑现“两免一补”资金4536万元,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录取714人,九寨沟县职业技术学校投入使用。制定并实施《九寨沟县教育跨越发展规划(2010-2020)》。

  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17个乡镇、120个村相继建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以“120”为中心的城乡一体化急救网络基本形成,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管理更加规范。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并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对口医疗辅导关系,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医药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成功处置甲型H1N1疫情,完成全县饮用水源检验。妇幼保健事业健康发展,计划免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不断加强。

  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建成了文化广场、田径场、游泳馆等一批群众性文体设施,新建九寨书城、111家农村书社(屋)和11处健身工程,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大力弘扬和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成功申报2项国家级、5项省级、22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版《九寨沟乡土文化丛书》12万册,发放琵琶1000把,建设非物质文化传习所,成立“舞”演出队、琵琶弹唱培训中心,普及传承本土文化。全力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先后承办(协办)阿坝国际熊猫节、九寨沟国际旅游文化节、“涂墨”狂欢夜等大型节庆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安装广播电视“村村通”设备5900套,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66%、98.5%。

  平安九寨建设深入推进。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社会治安总体保持良好。成立县乡群众工作机构,健全“大调解”体系,落实信访领导包案制和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制,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无毒县”创建取得实效,实现“确保零种植,巩固零产量”的目标。顺利完成“五五”普法任务,全社会法制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显著提高。宗教事务管理不断加强,民族团结得到巩固。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成功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科技推广深入开展,成功申报5 项省级、8项州级科技项目,成功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县;城镇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县城验收;被省政府认定为革命老区县;顺利完成第二次经济普查、第二次土地调查、第二轮修志工作,率先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国防动员“五个一”活动深入推进,常态民兵队伍和维稳突击队建设不断加强;审计、统计、档案、气象、老龄、防震减灾、妇女儿童、外事台侨、无线电管理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群众生活实现新提高

  过去的五年,是群众收入增长最快、得实惠最多、生活变化最大的五年。

  群众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扎实推进大骨节病综合防治、牧民定居行动等民生工程建设。先后完成16 个村易地搬迁,将1031名大骨节病患者纳入农村低保、28名Ⅲ度患者按月人均200元纳入五保供养,786名学龄儿童全部从病区转出就读,更换粮食1350吨;提前两年完成牧民定居任务,建成26个村1567户定居民房,公共基础设施全部完成,免费发放帐篷和配套设施1567套;建成保障性住房420套、解困安居房1185套;完成灌溉工程20处,新增灌面 5000亩;实施高半山四改两建5567户,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58 处,解决28691名群众饮水问题;完成省道301、205线升级改造,建成通乡油路6条25公里、通村公路86条402公里,94%的乡、25%的村实现通油路;农村电网改造和移动通信覆盖面均达80 %。全县所有行政村实现通电、通水、通电话、通公路。生态县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完成退耕还林7.38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86平方公里,森林植被覆盖率达69.75%,成功创建四川省林业生态旅游十佳县;建成沼气池5715口,普及率居全省首位,推广安装太阳能7049套,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争创成功。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我们不断健全老百姓增收的长效机制。五年来,累计培训农民工29687人次,组织劳务输出41729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381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67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6060 元,较2006年增长73.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558元,较2005年增长77.6%。

  城乡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五大社会保险扩面提标,覆盖41024人,基金滚存达7433.3万元。7086名城镇居民纳入城镇低保,7196名群众纳入农村低保;48678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68%,14967名群众受益,累计报销药费345万元;实施城乡医疗救助15447人次,发放救助金200万元;建成中心福利院,集中供养213 人;惠民帮扶中心累计咨询帮扶10613人次。

  为群众办实事扎实高效。五年来,坚持富民惠民不动摇,认真办理向群众承诺的实事。2010年承诺十件实事全面推进:一是建设乡村油路86.4公里,其余路段抓紧推进;二是打造13个精品旅游村寨,投资3192万元实施漳扎镇景观提升工程;三是旧城管网、道路、风貌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四是300套廉租房建设加快推进;五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7月1日启动实施,参保17177人,征收保险费481.4万元,发放保险金124.8万元,4600余名农村老人按月领到养老金,基本实现农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六是投资400万元新建垃圾焚烧池220个、垃圾收集站11处,购置手推垃圾收集车320辆、垃圾桶1409个。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正加快建设;七是新区幼儿园9月投入使用,永乐幼儿园建设基本完成;八是大录、永和、罗依3乡11个村农网改造全面完成;九是120个村民活动中心建设完成;十是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42人,超计划142人。

  ——民主法制全面加强,政府建设取得新进步

  过去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改进工作作风,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依法行政能力明显增强。县人民政府坚决贯彻执行县委、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依法接受人大的监督,积极采纳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断健全依法行政工作制度,重大行政决策更加规范。

  行政效能建设成效明显。坚持抓落实与抓决策并重,不断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立政务服务中心,35个部门289项政务服务项目入驻中心集中办理,累计受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13166件,现场办结率和按时办结率分别达99.96%、100%。政务督查、目标考核体系更加科学,政府执行力不断增强。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设置政府工作部门24个;圆满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撤销3个片区工委,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强化干部教育培训,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建县以来经历多重困难、多种挫折和多方考验的五年,也是我县综合实力、对外形象、群众幸福指数全面提升的五年。经过五年的努力奋斗,我县经济基础不断夯实,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百姓生活明显改善,谱写了九寨沟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篇章。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离不开眉山市和达州市的大力援助,离不开历届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更离不开全县人民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个领域的同志们,向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广大援建、援藏干部,向驻县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九寨沟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区域发展不平衡,三次产业良性互动不足;二是城乡基础设施滞后,城镇规模小、功能不完善、承载能力和集聚能力弱;三是政府公共管理水平不高,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匮乏;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明显,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不多,社会保障依然面临较大压力。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进取意识,努力在十二五期间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

  

  十二五奋斗目标和2011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十二五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关系我县灾后恢复重建成果的巩固壮大,关系我县向更高水平、更高目标、更高阶段的跨越,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未来五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支持藏区加快发展、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灾区发展振兴的战略机遇,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名城”和“九寨沟国家公园”目标,坚持“一个转化、两个加快、三个提高”,扎实抓好发展、稳定、民生、开放四件大事。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民族团结为保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以改善民生为立足点,显著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以统筹发展为切入点,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深化区域合作;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加快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确保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努力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九寨。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6.2%,到2015年达45.8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9558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6.4%,力争达3.8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8%,力争完成76.4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5.1%,力争实现15.9亿元;接待游客突破585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达87.5亿元,年均增长26%。

  ——科学发展充分显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24:70,旅游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产业互动更加深化;适应现代服务业和工业需求的就业人员大幅增加,非农就业比重达60%以上;民营经济进一步壮大,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0%以上;城镇功能和集聚能力显著增强,城镇化率达50%以上。

  ——社会事业充满生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人口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以上;科技、文体、广电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基本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新农保全覆盖;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应急能力显著增强;民族更加团结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群众生活充裕幸福。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86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635元,率先赶超藏区平均水平;扶贫帮困取得新进展,贫困人口全面实现脱贫;城乡危房得到有效改造,城乡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健康和谐。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林草植被覆盖率达72.5%,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80%以上,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Ⅲ类标准,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建成较为完善的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预警监测防治体系。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显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下降,均领先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处理无害化率均达100 %。

  各位代表,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基本工作思路是:按照“重实效、上水平;抓发展、求突破”的总体要求,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提高服务与管理水平,更加注重改善和保障民生民权,不断创新思路求突破,拓宽空间促发展,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2011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060万元(现价),增长26.2%。接待中外游客270万人次,增长16.4%,实现全社会旅游总收入350000万元,增长27.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010万元,较上年预算数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4000万元,下降10.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427万元,增长25.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145 元,增长16.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35元,增长12.3 %;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24 :70。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谋求经济总量和质量双突破

  坚持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层次,努力构建特色突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构建农产品特色产业带,按照“一业多乡、一品多村、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河谷地带扩大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基地和小畜禽养殖规模;高半山积极发展豆薯、核桃、花椒、中药材,适度发展牦牛等大牲畜。推进农畜产品的标准化、科学化种养加工,充分发挥农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带动作用,发展壮大特色种养业。实行人畜分离,建设集中养殖小区。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壮大一批综合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种植、加工、流通产业链。加强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和特有品种地理标志认定,加快农产品监督体系和设施建设,积极推行农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努力打造知名品牌。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利益联接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联动并举,着力培养生产技能型、经营管理型、技术服务型和市场营销型等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

  (二)加快优化工业产品。坚持走产业特色化、布局科学化之路,优化工业发展布局和产品结构,提高民营经济总量和质量,提升工业整体发展水平。培育壮大水电业,科学有序开发白水江、汤珠河流域,加快多诺、马家等电站和配套骨干输电网络建设,提高本地留电量利用率,促进电力资源就地转化。突出旅游产品加工业,坚持系列化、风格化、特色化方向,加快研究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旅游纪念品、民族传统服饰、名贵中药材和黄金纪念品等,大力引进和发展旅游产品加工企业,支持群众大力发展特色民族工艺品,推进旅游产品加工本土化、规模化。

  (三)全面发展服务业。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为导向,围绕做强做大旅游业和改善民生,加快形成特色优势突出、服务功能强、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的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服务外包、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以县城为中心、各乡镇为节点,加快建设城市物流配送中心,深入实施“新农村现代物流网络工程”;加强电子商务等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信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和互动发展,逐步开展面向基层、面向大众的金融、商贸、会展、房地产等各类信息服务,提高服务业信息化水平。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发挥新城区、旧城区、漳扎镇和片区中心城镇的集聚辐射功能,整合商贸流通业态。积极打造南坪古镇、好吃巷餐饮等特色街区,壮大休闲娱乐、五金家电、服装百货、旅游购物等商业中心;改造提升农产品批发、零售等综合交易市场,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村村农家店建设”。

  二、充分依托独特资源优势,谋求旅游开发和管理双突破

  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拉动消费、推动跨越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旅游业的软实力,全面提升旅游服务与管理水平。

  全面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加快推进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康体疗养、特色文化和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着力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加快培育以金丝猴寻踪、珍稀动植物科考为主题的白河金丝猴生态旅游区;以高端生态游和民俗风情体验游为载体的勿角大熊猫生态旅游区;以藏文化体验、红叶观赏、峡谷探险为依托的环黑河——神仙池自驾游旅游区;以新城区和旧城区高端特色魅力商业街区为代表的最佳休闲旅游区,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风景名胜区为核心,休闲度假胜地、国际会议中心、民间艺术之乡为载体的“全域九寨”大旅游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深度挖掘民族民俗文化内涵,塑造文化旅游品牌,大力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以打造“九寨沟国际涂墨狂欢节”等品牌为载体,依托《舞》、《南坪曲子》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打造文化产业园区,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提升九寨沟旅游整体竞争力。深入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以完善提升精品旅游村寨为重点,通过资源整合、强化管理、推介线路,吸引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庄、购农家物、体农家情,丰富旅游内容,拓展旅游空间,促进景区经济向富民经济的转变。

  全面提升旅游承载能力。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旅游发展基础,营造精致服务环境,提高旅游保障能力。完善交通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绵(阳)九(寨沟)、汶(川)九(寨沟)等高速公路和成(都)兰(州)铁路等工程建设,开展武(都)九(寨沟)高速、迭(部)九(寨沟)公路和九寨沟火车站建设前期工作,加快通乡通村公路和白河金丝猴生态旅游区等景区公路建设,健全出租、公交、客运等服务网络。提高城镇承载能力,推进三星级以上宾馆饭店升级改造、非星级以下宾馆饭店转向。精心打造“精品漳扎”,优化完善新城区和旧城区旅游配套功能,着力提高县城等游客集散中心的集聚力和承载力。

  全面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快服务中心、标识标牌、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和旅游营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旅游厕所10个、临时停车场15个、服务中心3个;加快构建自驾游服务体系,加强旅游引导系统和信息查询平台建设,逐步推进“九寨沟国家公园”智能化旅游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构建景点推介、服务指南、消费预订等多功能、全方位的电子服务平台,提高服务管理现代化程度。强化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严格从业资格审查,推进标准化旅游服务,全面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和水平。

  全面推进旅游管理标准化。积极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建立旅游标准化试点支撑体系、标准化体系和实施体系,健全旅游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和信息反馈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多元参与”的工作格局。大力引进培育大型旅游企业和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建立健全旅游行业管理机制,组建旅游行业专业协会,推动行业自律;完善旅游服务企业市场准入制度,制定宾馆饭店、旅行社、乡村旅游等从业标准,严格开业申报;加强驾导人员管理,规范管理宾馆饭店、演艺市场、购物市场,推进旅游环境综合整治的常态化和实效性,切实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三、努力营造和谐社会环境,谋求公共服务和管理双突破

  立足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社会管理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深入实施科教兴九战略。全面实施《九寨沟县教育跨越发展规划(2010-2020)》,推进第二轮“十年行动计划”,巩固“两基”攻坚成果,抓好学前教育普及,创建平安、文明、绿色、和谐校园,努力实现教育投入大幅增长、教育管理科学有序、尊师重教氛围浓厚、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的目标。加强科技服务能力建设,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创建国家级科普示范县,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着力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加快传染病医院、食品检测和安全应急指挥中心、村级卫生室建设,在漳扎镇成立县第二人民医院;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开展好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医疗服务培训,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健康需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预防保健体系;争创省级卫生城市,不断满足群众对健康生活环境的需求。加快体育馆建设,进一步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广泛开展乡镇、社区群众体育活动,增强群众体质。

  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快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强化乡镇文化站和农村书屋建设,广泛开展社区、村镇、校园等各个层面的文化活动。深入挖掘整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抓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进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建立有线电视数字平台,建设安全播出管理系统,加快推进县、乡、村网络覆盖工程建设,提高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

  全面建设环境友好社会。巩固省级生态县和国家级绿色能源县成果,积极发展低碳产业。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倡导节约资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化大气和水环境治理,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推进城市雨污分流管道等重点工程,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万立方米,积极开展平武至九寨沟天然气管道建设前期工作,推广太阳能、沼气、以电代柴等清洁能源,着力构建低碳经济示范区。

  切实完善社会管理体制。规范公共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率;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强化道路交通、消防、食品、药品、建筑施工等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宣传、教育、预防和惩治相结合的社会安全网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指挥系统,不断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

  四、推动发展成果与民共享,谋求保障民生和民权双突破

  关注民生办实事,立足全局谋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全县经济社会长治久安。

  全面提高灾后重建效益。采取强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快未完工项目建设进度,强化已完工项目竣工验收、决算审计、移交划转、产权登记、资产管理,建立健全投入和管理长效机制,管好用好灾后恢复重建设施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重建成果的综合效益。编制灾后发展振兴规划,加快旅游、农业、工业、商贸流通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全面升级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确保建设标准更高、功能配套更全、服务保障能力更强。

  努力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深入实施“三百”富民拓展、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等民生工程,健全财政支农保障机制,整合政府支农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拓宽就业渠道。扩大新农保试点覆盖面,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监管,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切实解决居民的住房困难。深入持久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逐步推进乡镇和村寨“四化”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畅通群众参政议政渠道。提升社区和村委会管理能力,大力发展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加快乡规民约等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拓宽社情民意沟通渠道,营造群众表达合理诉求的良好环境。坚持政务公开,通过召开听证会、邀请群众代表参加政府相关会议等方式,议定重大决策和民生民权事项,扩大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调动群众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

  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把政府自身建设作为保障民生民权的重要途径,全面提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科学管理的能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不断完善重大决策事项论证评估、公示听证等制度,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政府决策,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社会公众监督,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政府工作。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深入实施我县依法行政“二五”规划,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强化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加强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提高狠抓落实的能力,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理顺职责关系,完善权责一致的执行机制,细化、量化、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严格执行目标管理考核督导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有力推进、有效落实。

  2011年本级政府承诺,继续为民办的实事是:

  1.实施农村入户电线改造;

  2.建设幸福美丽村寨 33个;

  3.新建无公害蔬菜基地4900亩、优质水果基地1200亩、道地中药材基地3000亩、干果基地2500 亩;

  4.安装33个村路灯;

  5.实施9个乡14个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5000余名群众饮水困难;

  6.建设20个村1000户集中养殖小区;

  7.建设农村书屋10个;

  8.资助500名贫困学生入学;

  9.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5000人次,农村劳务开发和劳动力转移9000人次;

  10. 新增城镇就业530名。

  各位代表,我们正站在一个大有希望、大有作为的历史新起点上,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只要我们无私奉献,超常工作;只要我们不畏困难,锐意进取;只要我们依靠群众,凝心聚力;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汗水就不会白流,我们的心血就不会白费,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同舟共济、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美丽、生态、活力、富裕的国际旅游名城而努力奋斗!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