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9-01-15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县十四届人大三次
会议文件(三)

关于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8
1229日在九寨沟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九寨沟县财政局王玉梅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九寨沟县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8
年,是我县灾后重建全面推进的突破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整县摘帽的决胜之年。面对异常繁重的灾后重建任务和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推进九寨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提升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省委彭清华书记来县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按照省、州、县系列全会部署,紧扣县委、县政府“全域发展、绿色崛起”总体战略和“四个全域、四个九寨”战略规划,积极作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持续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努力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完善涉农资金管理长效机制,全力保障灾后重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等重点支出,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预算执行情况。
1.
一般公共预算。
1)收入预计完成情况。受“88”九寨沟地震和“6.25”、“7.10”次生灾害影响,税源大幅减少,面对异常严峻的财政形势,财税部门严征细管,全年完成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01万元,其中:税收收入7,585万元,非税收入2,01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5.85%,圆满完成调整目标任务。
2)支出预计完成情况。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统筹安排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财政历年存量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274,789万元,增加93,302万元,增长51.41%,全力保障了脱贫攻坚、灾后重建、旧城改造等重点工作。
3)收支平衡情况。财政总量收入278,259万元,其构成: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01万元、返还性收入3,404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08,657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8,734万元、上年结余11,013万元、债务转贷收入24,105万元、置换债券收入89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70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3,153万元。减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4,789万元、上解支出50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89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31万元,因项目跨年实施结转下年继续使用滚存结余1,549万元,达到结转规模不超过公共财政支出的5%的要求。当年收支相抵,实现收支平衡。
2.
政府性基金预算。
强化国有资源管理,加大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稽查力度,政府性基金收入6,27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33.34%,同比增加5,220万元,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同比增加。加上级补助收入1,226万元,加上年结余107万元。当年可安排基金支出为7,608万元,主要安排用于消化以前年度征地拆迁补偿款5,683万元、罗依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款573万元、污水处理费70万元、生态旅游发展和城乡医疗救助以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专项支出1,282万元。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强化非税征收管理,加大对以往年度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的清欠力度,清缴入库3,153万元,全部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增加了预算调控能力,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
4.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县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246万元,基金支出852万元,当年结余394万元。
5.
政府性债务情况。
2018
年政府性债务累计余额63,635万元,同比增加17,913万元,增长39.18%。其中:用于脱贫攻坚3,955万元;污水处理厂及供水管网等灾后恢复重建20,150万元;旧城改造、旅游发展等建设45,722万元;消化文化艺术中心、新区建设、农村公路等债务6,192万元。
以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均为预计数据,在完成决算审查汇总并与州财政办理结算后略有变化,届时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2018年财政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面对震后经济发展缓慢与财政减税降费的双重难题,灾后恢复重建与脱贫攻坚的双重任务,我们迎难而上,紧紧围绕建设“两地一典范、美丽新九寨”目标,强化预算管理,争取上级支持,确保了各项重点支出的需要,为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1.
资金争取创新高。
受“88”九寨沟地震影响,今年次生灾害频发,致使我县经济发展严重受挫,面对异常严峻的财政形势,为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工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多种途径,多方努力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2.08亿元,同比增加6.31亿元,增长40.01%,其中:争取财力补助5.81亿元、专项补助资金16.27亿元。有效缓解了本级财政压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得到有力保障。
2.
税源培植稳增长。
按照既定目标,认真研究分析财政收入状况,强化服务意识,深入企业开展税源调研,及时掌握企业经营动向,调整税源结构。加大税源培植,全力扶持我县支柱产业、重点项目及重点税源企业发展,多举措拓展税源,依法纳税,切实做到应收尽收,超额完成收入任务。
3.
高质量推进灾后重建。
坚持把保障灾后恢复重建作为中心任务,充分借鉴芦山、雅安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经验,用好用活44条灾后恢复重建政策,为高质量恢复重建和发展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1)强化资金保障。根据重建项目实施进度,结合规划中期评估和项目调整,做好项目资金动态平衡,加强与上级部门工作对接,建立预拨资金制度,及时统筹引导社会捐赠、融资贷款等资金,安排用于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现已投入灾后恢复重建资金144,739万元,重点用于生态环境修复保护13,113万元、地质灾害防治36,608万元、景区恢复和产业发展9,187万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74,310万元、城乡居民住房建设11,521万元,保障灾后恢复重建资金项目顺利实施。
2)强化资金监管。一是加强财务管理。坚持“三专”管理资金,坚持专款专用、专人负责、专账核算;二是强化资金使用管理。实行“三严”强化监管,严格资金使用方向、严把拨付审核关、严管资金使用;三是严把风险防控关口。聚焦“三点”防控风险,强化内控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廉洁细胞”工程,强化中介机构监督管理,做到事前控、事中跟、事后优。
4.
聚合财力决战脱贫攻坚。
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紧盯脱贫攻坚“五大行动”,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健全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互动政策,为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障。
1)资金整合统筹有序。一是整合各级财政涉农资金14,338万元,全力保障脱贫攻坚资金需求,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二是落实22个扶贫专项资金20,485万元,全面推动扶贫政策落地生根;三是政府新增债券用于脱贫攻坚项目建设资金3,955万元,重点投向农村风貌改造、“厕所革命”和垃圾收集处理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基金壮大筹集有效。按照 “四项扶贫基金”规模设立要求,及时补充扶贫基金,进一步壮大“四项扶贫基金”规模,目前规模已达5,431万元,同比增加341万元。一是筹集教育扶贫救助基金630万元,累计发放498万元,救助贫困学生3059名;二是筹集卫生扶贫救助基金521万元,累计发放379.17万元,救助建档立卡贫困患者3196名;三是筹集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2,689万元,累计发放2,672万元,惠及贫困人口7654名;四是筹集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1,591万元,累计发放贷款3,620万元,惠及贫困人口3358名。
3)财金互动撬动有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吸附作用,不断深化财政金融互动,积极推广“政银”“政银担”“政担银企户”合作模式,引导金融资源投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中小微企业。一是筹集农业产业发展信贷担保风险保障金200万元,目前已办理涉农融资10笔,担保额度998万元;二是筹集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500万元,让融资主体顺利突破贷款准入门槛或获得更多的贷款授信额度,集中培育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三是依据国家贷款贴息政策,撬动金融资本投入扶贫开发,为23户申请小额担保贷款1,955万元;四是投入金融奖补资金91万元,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地方经济。
5.
强基固本促和谐。
认真落实“两保一转”财政工作方针,强化支出预算保障序列,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转变支持经济发展方式,秉承“突出重点、以人为本”理念,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加大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等民生领域投入,积极支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让民生福祉更加“看得见、摸得着”。
1)持续增进人民福祉。一是投入教育资金23,241万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确保教育投入高于经常性财力增长水平;二是投入社会保障和就业政策资金14,445 万元,初步建立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创业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是投入医疗卫生事业资金18,054万元,继续推进全民医保建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群众撑起更加可靠的保护伞;四是投入公共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资金3,703万元,重点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大力推动我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2)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牢固树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打好环保“三大战役”,结合建设“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安排生态环境保护资金16,872万元,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落实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和天然林保护全覆盖政策,深入开展水、大气、土壤综合治理,防沙治沙,森林培育,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保护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县域生态质量,夯实生态发展基础。
3)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资金19,925万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藏区新居建设、农村公路、人畜饮水等项目,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老百姓饮水难、出行难、灌溉难等问题。
4)全面保障社会稳定。安排资金590万元,用于维稳专项支出;安排资金2,425万元,足额保障部门业务经费、装备经费和安全生产经费等;安排资金798万元,用于寺管会人员生活补助和寺庙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资金45万元,保障我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安排资金64 万元,用于网格化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有效推进了相关工作,保障社会稳定。
6.
强化措施促管理。
牢固树立财政改革新理念,主动适应财政改革新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好市县财政73项改革内容,以财政改革为抓手,认真总结,积极探索,着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使财政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1)创新管理机制。一是牵头引进“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新模式,不断规范和提升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实现扶贫资金的全程化、透明化、精细化管理;二是启动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管理,对各级各类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下达、支付及项目资金绩效目标执行等情况进行逐环节、全流程监控,全面提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三是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为服务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一是按照“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管理要求,将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逐步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二是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加强公务卡使用管理,实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严格按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使用公务卡,全年办理公务卡2938张,实现公务卡报销金额1,587万元,有效防止“报销腐败”;三是积极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我县30个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涉及资金23,702万元;四是着力构建政府采购监督、投资评审、财政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平台,对项目资金做到了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五是切实加强财政监督检查。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积极服务财政改革,重点开展了滥发奖金、工资、补贴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和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以及财政资金支出专项检查,确保资金管理安全规范;六是扎实推进预算信息公开,为提高财政预算透明度,强化预算执行和民众监督,对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以及各类专项补助资金进行公开。
2018
年财政工作在攻坚克难中扎实推进,取得了以上成绩,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及代表委员们的监督指导。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预算收支矛盾更加尖锐。财政运行困难,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面临较大压力;二是绩效预算的理念尚未真正建立和落实。组织推进项目实施工作效率不高,项目资金支出进度慢,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效益的发挥;各单位“重要钱、轻管理”的现象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过紧日子的思想尚未牢固树立起来;三是债务负担较重。我县长期以来积累形成的各类债务规模较大,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工作任务较为艰巨,在财政预算“三保”支出都紧张的条件下,需要挤出更多的财力用于偿还债务;四是财政金融互动作用发挥有待提升。目前我县缺乏有效的金融手段,撬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乏力,引导资金投入乡村振兴农业产业领域、民营企业和全域旅游发展不足,制约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
二、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
展望2019年,影响财政收支运行的不可预见性因素可能仍然较多,我们将迎难而上,按照“严格遵循勤俭、量力而行,讲求绩效、收支平衡”和“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脱贫攻坚、保灾后重建”保障序列的原则,紧盯全州“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目标,主动融入“一屏四带、全域生态,三地共建、五业同优”发展新格局,围绕全县“全域发展、绿色崛起”总体战略和“四个全面、四个九寨”战略规划,按照“一主两核三带”绿色发展新布局,紧密结合财政经济形势,坚持依法理财、统筹兼顾,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财政存量,用好财政增量,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牢固树立勤俭节约过“紧日子”的思想,科学合理编制2019年预算。
预算编制原则:一是优化结构。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调整规范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和边界;二是强化统筹。坚持统筹增量、盘活存量,整合部门结余,实现财力统筹考虑、项目统筹保障;三是严控一般。坚持勤俭办事、厉行节约,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四是突出重点。优化支出结构,新增财政支出优先支持脱贫攻坚、灾后重建、基本民生保障;五是绩效导向。强化绩效理念,推进结果应用,对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项目相应减少预算安排。
(一)2019年收入预算和支出安排。
1.
一般公共预算。
1)收入情况:综合考虑明年我县重建项目基本完工和飞地园区投资收益等因素,2019年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90万元,加税收返还收入3,404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55,219万元(非定向补助收入),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00万元,扣减上解支出500万元,当年可用财力为69,813万元。
2)预算安排:按照“严格遵循勤俭、量力而行,讲求绩效、收支平衡”和“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障序列的原则,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遵从预算收支平衡规定,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相应安排69,813万元,重点安排用于基本运转61,407万元;财政扶贫资金2,000万元;十五年免费教育保障815万元;医疗卫生274万元;脱贫攻坚要素保障490万元;困难人员医疗救助以及残疾人生活补助等支出786万元;用于州第十五届运动会筹备工作、财政评审、生态保障、村级运行、科普宣传、寺庙及扫黑除恶、两会、慰问、民族团结、安全生产、车辆更新购置费等支出4,041万元。
2.
政府性基金预算。
2019
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312万元,其中:土地出让收入7,25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10万元、污水处理费52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和对应安排原则,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安排7,312万元,主要用于征地补偿款、土地整理、被征农民养老保险等支出。
3.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19
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298万元,其中:财政补贴收入909万元、保险费收入350万元、其他收入39万元,安排支出899万元,当年结余399万元。
4.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无收入,主要是国有企业目前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无利润上缴财政。
以上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
(二)2019年财政重点工作。
2019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坚持理念引领、问题引领、实践引领,紧紧围绕建设“两地一典范、美丽新九寨”目标蓄势待发,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努力克服收支双重压力,着力改进预算管理方式,力争在财源培植上求突破,在征管方式上求创新,在监督管理上求精细,在资金安排上保重点,确保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1.
强化征收与服务管理,确保收入平稳上升。一是健全财税库银联席会议运行机制,强化税收征管和稽查力度,全覆盖堵漏增收,对重点税源实行分类分级监控,强化服务意识,深入了解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及时掌握重点企业税收变动趋势,改进薄弱环节征管措施,确保收入稳定增长;二是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督促业主单位及时办理完工项目财务决算,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前实现支出,带动税收收入。
2.
强化税源培植,增强财政收入造血功能。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继续推动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专项债券试点工作,支持符合条件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建设;二是加大重大项目招商引资,用好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全力支持飞地园区、文化旅游等重点项目建设,做活城市经营、土地、河道砂石等国有资产资源文章,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拉动财政收入高速增长。
3.
强化重建资金管理,保障重建项目顺利实施。一是提高服务效能。主动靠前服务,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度,了解项目资金需求,按时调拨资金,保证灾后重建项目资金需求;二是加强资金管理。做好预算资金与项目对接,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及时进行梳理、分类,做好项目资金动态平衡工作;三是突出目标绩效。加强灾后重建资金绩效管理,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增强单位支出责任,进一步推进项目执行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
加大财政投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加大“三农”投入,支持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围绕精准扶贫,足额保障涉农资金;二是进一步完善教育和卫生经费保障机制;三是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进一步织牢城乡居民养老、企业退休职工养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城乡医疗救助等“社保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问题,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支持体系,促进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环境。
5.
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制度改革,加快形成“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的预算管理新机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刚性约束,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改变预算资金分配固化格局,切实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二是加大统筹整合专项涉农资金和盘活部门结余资金统筹安排力度,全力保障灾后恢复重建、脱贫攻坚、飞地园区、旅游发展等重点项目支出。
6.
创新投入模式,用好财政金融政策。一是围绕调结构、促转型,积极创新政策措施,综合运用政府投资基金、担保、贴息、奖补等方式,大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培育和发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新经济;二是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组合模式,采取订单保底收购、股份分红等方式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政府投入+业主投入、农户投入、社会投入、金融支持”等“1+N”打捆投入方式,实现由单项投入向多元投入转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7.
坚持问题导向,在财政监管上严防底线。一是严格加强全过程监管。加强对项目资金申报、审批、拨付等环节的监督检查,着力解决资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把资金监管落实到财政业务工作的每个环节,努力实现财政资金全过程监管;二是严格加强单位资金管理。督促各单位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有关规定,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单位资金管理,筑牢资金安全的“底线”和预防腐败的“红线”;三是严格加强重点领域管理。围绕医疗、教育、扶贫、“三农”、环保等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继续开展严肃财经纪律专项检查,扎紧财经纪律制度笼子,保持严肃财经纪律高压态势,让财经纪律真正成为不能触碰的“高压线”。
各位代表,做好2019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继续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监督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负重前行,严格依法理财,坚持改革创新,强化保障支撑,为建设“两地一典范、美丽新九寨”目标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名词解释

1.
一般公共预算:是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行使、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2.
政府性基金预算:是指政府通过向社会征收基金、收费,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3.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建立、按规定程序审批通过、反映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年度计划。
4.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
5.
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对有财力缺口的下级政府,按照规范的办法给予的补助,下级政府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安排使用。
6.
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对承担委托事务、共同事务的下级政府,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补助,以及对应由下级政府承担的事务,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奖励或补助。
7.
“三公”经费:是指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人员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公务接待产生的费用。
8.
地方政府债券: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为发行和偿还主体,由财政部代理或地方财政自主发行和偿还的政府债券。
9.
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是指根据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规定,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地方政府在国务院批准的限额内提出本地区政府债务限额,报同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并在批准的限额内举借和偿还债务。
10.
政府购买服务:是指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
11.
四项扶贫基金:分为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和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
12.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是指各级财政通过超收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以及根据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年初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用,安排或补充基金时在支出方反映,调入使用基金时在收入方反映。

2018年政府债务情况(门户网公开)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2019年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情况说明(门户网公开)2019年政府预算报表(门户网公开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